在自由球员市场开启后,尼克斯队一度与经验丰富的前步行者替补中锋杰伦·史密斯联系在一起,外界普遍认为纽约将着力补强前场深度。然而,最终史密斯选择以一份合同加盟其他球队,尼克斯的引援计划出现了变化。
未能成功签下史密斯,意味着尼克斯在内线,尤其是米切尔·罗宾逊的替补位置上,依然存在需要关注的高度和篮板保护问题。罗宾逊的健康状况和替补中锋哈尔滕施坦因的离队,使得这个位置略显薄弱。
但管理层的后续操作揭示了他们的策略可能并非局限于单一位置的补强。他们迅速行动,与后卫唐特·迪温琴佐达成了一份协议。这笔签约显著增强了球队的后场实力。迪温琴佐作为一名3D属性的双能卫,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外线投射和防守韧性,还能分担杰伦·布伦森和奎克利的组织压力,使球队的后场轮换更加深厚和灵活。
这一决策或许表明,尼克斯管理层在经过评估后,认为在当前的球员市场上,提升后场的综合实力、增加阵容的机动性和外线威胁,其优先级高于引进一名特定风格的中锋。他们可能相信现有阵容中的杰里科·西姆斯等年轻内线能够承担更多责任,或者计划在后续通过交易等其他方式再来解决五号位的问题。
因此,尼克斯未能签下心仪的中锋,转而强化后场,这并非简单的计划失败,更像是一次基于市场机会和球队整体构建的灵活调整。他们选择将资源投入于提升外围的攻防强度,这或许是为了打造一套更具现代篮球风格、节奏更快、换防能力更强的阵容,以在竞争激烈的东部寻求更大的突破。